广西矿业大讲堂第三期在南宁开讲
4月18日,以“广西2024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及2025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展望”为主题的广西矿业大讲堂(第三期)在南宁开讲,此次活动采取了线下+线上两种方式进行,旨在帮助我区从事地质灾害防治相关工作单位系统了解我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关情况,进一步提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能力,并展望了2025年我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思路。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环境监测站刘昶副站长作了精彩的主题演讲。来自我区从事地质灾害防治相关工作单位约130多人聆听此次讲座。
刘昶副站长给大家普及了地质灾害防治的知识,并结合我区2024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和取得的成效,提出了2025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思路。2024年全区共发生地质灾害535起,其中滑坡127起、崩塌361 起、泥石流9起、地面塌陷38起;共造成1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2731.96万元。主要分布在柳州市、河池市、桂林市、百色市,占发生总数的61.68%。2024年投入9.3938亿元国债专项资金,在我区实施项目146个,其中综合治理项目140个、避险搬迁项目3个,解除地质灾害威胁16.99万人;统筹中央和自治区补助资金1.6944亿元实施71个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受益人口约5.8万人。继续巩固地灾防治技术支撑“1+14+1+N” 模式,我区基本实现了专业技术队伍 “驻县包乡”,指导当地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各项工作。2024年广西地质环境监测站与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会商叫应3555次、与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员或受威胁住户人员电话叫应7687次,派出专家应急处置突发地质灾害535起,险情434次,出动技术人员3780组8746人次前往黄色预警以上(含)预警区域靠前一线驻守,为地方防灾减灾提供技术支撑。结合我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件 实际情况,刘昶副站长提出了2025年防灾减灾的工作思路:一是全面铺开“隐患点+风险区”双控;二是做好汛期地质灾害防御工作;三是扎实推进项目实施;四是强化群测群防应对能力;五是做好值班值守和应急处置;六是做好“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
通过此次大讲堂,刘昶副站长的演讲为我区从事地质灾害防治相关工作的单位在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面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启示,有助于推动我区全面铺开双控防灾,实现“行政防灾”和“技术防灾”并重,提高防治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最大限度减少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演讲嘉宾: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环境监测站 刘昶副站长
线下讲座会场